照明巨头中国逐“绿”
摘要: 去年年底,飞利浦照明还投资6000万欧元在江苏扬州的仪征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了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荧光灯生产企业。中国的市场潜力是以飞利浦为首的国际照明巨头布阵的直接原因。“下一步,希望政府部门在照明节能标准方面进行改善,以促动这一市场更大的发展。”一业内企业负责人表示。
另悉,一些城市也在极力推动绿色照明市场的发展。目前,东莞、广州等城市已经试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大力推进城市绿色照明项目和产业发展。据悉,广东省计划融资50亿元的基金,通过深圳国融信合投资股份公司属下的EMC公司国能新能源投资公司和国能智源节能服务公司流向市场。由于50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城市绿色照明示范项目,LED照明产品作为绿色照明产品,将获得这笔基金的投资。
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外照明巨头的关注与布阵。去年7月,艾尔莎已把台北营运中心、显卡及LED绿能研发总部全部转移至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并且与北京博大国盛投资有限公司及MaxRayHolding(MH)合并,成立艾尔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全力进军LED绿色照明市场。
此外,照明巨头欧司朗再度逆势扩产,其投资高达4亿元的佛山新厂房已于去年落成,并将在2010年全面投产。据悉,该厂房将主攻绿色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而佛山将成欧司朗全球最大生产研发基地之一。GE照明则在全球范围内缩减白炽灯部门业务,相对应地增加提高照明能源转换效率的照明产品的生产。佛山本土企业昭信集团也后来者居上,逐渐完善LED照明研发、芯片封装、电控驱动、灯具组装、工程应用一整条产业链。
加强标准制定
但这个“繁华似锦”的市场仍面临着一些“顽疾”。
早在2003年6月,科技部就启动了“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2005年,绿色建筑又首次将绿色照明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但绿色照明推广仍困难重重。
价格便是一个障碍。相比于普通的白炽灯,节能灯的价格往往是其几倍甚至10倍。目前一支优质的11瓦紧凑型节能灯价格为20元左右,而1支白炽灯售价仅为1元左右。因此,政府部门正以补贴的形式推动节能照明产品的应用。“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钱颖初说。
除了价格方面的影响外,相关标准混乱、门槛过低也是瓶颈。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