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价保护”是保障也是无奈
摘要: 跌价保护”政策亦是企业面对当前LED终端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品牌鱼龙混杂的无奈之举。它的实施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让终端经销商规避了更多的风险,但亦能把代理商、经销商重新拉入“价格升级战”的沼泽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雷克照明宣布,所有雷克照明LED产品,在六个月内实行调价补差,彻底执行“跌价保护”政策,让广大商家放心备货。
对于广大代理商、经销商来说,厂家实施“跌价保护”确是一大利好消息,这项政策消除了他们的恐慌心理,让他们更加放心地囤货备货,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对于厂家而言,“跌价保护”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它亦代表着执行企业的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和一份责任。但从长期来说,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跌价保护”无疑让厂家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甚至稍不留意,会把企业拉入毁灭的深渊。
“跌价保护”政策亦是企业面对当前LED终端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品牌鱼龙混杂的无奈之举。它的实施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让终端经销商规避了更多的风险,但亦能把代理商、经销商重新拉入“价格升级战”的沼泽中。
企业说
解析“跌价保护”的正反面
佛山照明灯具协会会长、佛山市凯西欧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育林
全球LED上游芯片和中游封装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以及下游应用的激烈竞争,导致LED灯泡的价格正在迅速下降。上游芯片厂家数量剧增,只是行业市场预期过高,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LED芯片价格继续下降。随着台湾地区的LED上游厂家向大陆转移产能的加速,加上内地厂家的积极扩产,内地LED芯片产值增长迅速。因此出现下游企业及经销商不敢备库存的现象,备得越多,短期内若不能销售出去,风险就越大。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商家的恐慌和观望心理,“跌价保护”应运而生。
“跌价保护”一方面体现了厂家的优惠政策,保护了经销商的利益,让经销商能放开胆子来备货和销售,进一步拓宽LED照明应用的市场,有利于LED照明的推广。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价格下降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轨迹,“跌价保护”的扩张可能会引发一定的恶性竞争,倘若不计成本地补回差价,在明显不赚钱的情况下经营,严重影响业内的正常竞争,激化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反倾销”的局面。
因而,在我看来,鉴于LED芯片价格的波动性,在短时间内实施“跌价保护”,并且“跌价保护”的幅度如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于LED推广的。但如果太“过”的话,会引发行业矛盾,导致市场格局混乱。
我建议厂家理性对待,制定应对芯片跌价的策略,例如制定浮动价格、减少芯片库存、尽可能最后才购进及装配芯片或者设计LED与传统光源相结合的灯具,减少LED芯片的影响,循序渐进地推广LED产品等等。(整理/驻佛山记者 罗秀明)
“跌价保护”是一种企业态度

雷克照明营销总经理 朱云波
雷克照明公司在今年初实行所有雷克LED产品六个月内调价补差也就是“跌价保护”政策,业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认为雷克照明在哗众取宠,有的认为雷克照明在走钢丝。在我看来,其实这是雷克照明从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转型成功的成熟体现。
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必定是以技术革命和观念革命为前提。以手机行业为例:MOTO数十年的模拟机老大地位,在数字时代来临时瞬间被诺基亚取代。而智能机时代苹果又独霸天下;柯达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数码相机却变成柯达的掘墓人……
因此,LED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领先,不但要完成技术的准备,还要完成观念的更新。目前LED照明行业已进入价格下行通道,它不但具备了电子产品的周期性技术更迭的行业属性,同时还具备了快销品的行业属性。所以以照明行业传统思维运作LED,必然会面临渠道发育缓慢,行业上游热而消费市场冷的畸形状态。
“跌价保护”政策是一种企业态度,随着LED行业上游竞争加剧,经销商的利益快速蒸发在批次进货的时间差中;LED货值较高,一批产品还未销售就已亏损,货值蒸发,这些因素使LED时代的厂商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批次交易关系。风险层层下移,为平抑风险,经销商多头进货,漫天撒网,形成了LED赚货不赚钱的怪圈。“调价补差”政策是一种保障,让经销商放下顾虑,专注于品牌建设,与企业双赢共生。
“跌价保护”政策是一种企业能力,LED不稳定的采购成本使“跌价保护”政策对企业来说风险变得很大。实施“跌价保护”政策的企业必须对上游技术发展方向有把握;已全方位地整合了供应链;规模采购,前瞻性的初始成本;通过差异化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企业具备以上几种能力会大大降低“跌价保护”的政策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雷克照明宣布,所有雷克照明LED产品,在六个月内实行调价补差,彻底执行“跌价保护”政策,让广大商家放心备货。
对于广大代理商、经销商来说,厂家实施“跌价保护”确是一大利好消息,这项政策消除了他们的恐慌心理,让他们更加放心地囤货备货,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对于厂家而言,“跌价保护”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它亦代表着执行企业的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和一份责任。但从长期来说,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跌价保护”无疑让厂家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甚至稍不留意,会把企业拉入毁灭的深渊。
“跌价保护”政策亦是企业面对当前LED终端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品牌鱼龙混杂的无奈之举。它的实施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让终端经销商规避了更多的风险,但亦能把代理商、经销商重新拉入“价格升级战”的沼泽中。
企业说
解析“跌价保护”的正反面
佛山照明灯具协会会长、佛山市凯西欧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育林
全球LED上游芯片和中游封装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以及下游应用的激烈竞争,导致LED灯泡的价格正在迅速下降。上游芯片厂家数量剧增,只是行业市场预期过高,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LED芯片价格继续下降。随着台湾地区的LED上游厂家向大陆转移产能的加速,加上内地厂家的积极扩产,内地LED芯片产值增长迅速。因此出现下游企业及经销商不敢备库存的现象,备得越多,短期内若不能销售出去,风险就越大。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商家的恐慌和观望心理,“跌价保护”应运而生。
“跌价保护”一方面体现了厂家的优惠政策,保护了经销商的利益,让经销商能放开胆子来备货和销售,进一步拓宽LED照明应用的市场,有利于LED照明的推广。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价格下降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轨迹,“跌价保护”的扩张可能会引发一定的恶性竞争,倘若不计成本地补回差价,在明显不赚钱的情况下经营,严重影响业内的正常竞争,激化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反倾销”的局面。
因而,在我看来,鉴于LED芯片价格的波动性,在短时间内实施“跌价保护”,并且“跌价保护”的幅度如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于LED推广的。但如果太“过”的话,会引发行业矛盾,导致市场格局混乱。
我建议厂家理性对待,制定应对芯片跌价的策略,例如制定浮动价格、减少芯片库存、尽可能最后才购进及装配芯片或者设计LED与传统光源相结合的灯具,减少LED芯片的影响,循序渐进地推广LED产品等等。(整理/驻佛山记者 罗秀明)
“跌价保护”是一种企业态度
雷克照明公司在今年初实行所有雷克LED产品六个月内调价补差也就是“跌价保护”政策,业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认为雷克照明在哗众取宠,有的认为雷克照明在走钢丝。在我看来,其实这是雷克照明从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转型成功的成熟体现。
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必定是以技术革命和观念革命为前提。以手机行业为例:MOTO数十年的模拟机老大地位,在数字时代来临时瞬间被诺基亚取代。而智能机时代苹果又独霸天下;柯达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数码相机却变成柯达的掘墓人……
因此,LED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领先,不但要完成技术的准备,还要完成观念的更新。目前LED照明行业已进入价格下行通道,它不但具备了电子产品的周期性技术更迭的行业属性,同时还具备了快销品的行业属性。所以以照明行业传统思维运作LED,必然会面临渠道发育缓慢,行业上游热而消费市场冷的畸形状态。
“跌价保护”政策是一种企业态度,随着LED行业上游竞争加剧,经销商的利益快速蒸发在批次进货的时间差中;LED货值较高,一批产品还未销售就已亏损,货值蒸发,这些因素使LED时代的厂商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批次交易关系。风险层层下移,为平抑风险,经销商多头进货,漫天撒网,形成了LED赚货不赚钱的怪圈。“调价补差”政策是一种保障,让经销商放下顾虑,专注于品牌建设,与企业双赢共生。
“跌价保护”政策是一种企业能力,LED不稳定的采购成本使“跌价保护”政策对企业来说风险变得很大。实施“跌价保护”政策的企业必须对上游技术发展方向有把握;已全方位地整合了供应链;规模采购,前瞻性的初始成本;通过差异化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企业具备以上几种能力会大大降低“跌价保护”的政策风险。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