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CSP很火 然并卵?

2015-07-01 作者:罗廷 来源:GSC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如果你最近有跟三星、隆达、东芝、晶元、首尔等芯片企业对话,或者你参加了光亚展,你会发现,去年高调不起来的CSP封装,今年已经登上各大展台及舆论风口,巨头们都在兴致勃勃高谈阔论此技术,并且俨然一副整装待发的姿态。

  优在哪?

  1、有效缩减封装体积,小、薄而轻,迎合了目前LED照明应用微小型化的趋势,设计应用更加灵活,打破了传统光源尺寸给设计带来的限制;

  2、在光通量相等的情况,减少发光面可提高光密度,同样器件体积可以提供更大功率;

  3、无需金线、支架、固晶胶等,减少中间环节中的热层,可耐大电流,安全性、可靠性、尤其是性价比更高。(此处的成本优势指量产后,不包括前期技术优化的研发成本)

  难在哪?

  体积小→生产工艺要求高→对生产设备的精度以及操控人员的水平要求随之升高→生产设备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精度的高低→量产良率和成本为最大考量。

  在整个CSP生产工艺流程中,每一个工艺步骤,对技术、设备、人才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以下几个难点值得一提:1、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距离控制;2、芯片与衬底之间的位置匹配度控制;3、外延芯片波长范围的掌控;4、荧光粉厚度的均匀性控制;5、点胶控制技术;6、密封性。

  谁在解决?

  先来看看晶圆级封装(即芯片尺寸封装)发展的背景。

  据IBT Research所整理的资料显示,晶圆级封装技术基于倒装芯片,由IBM率先启动开发。1964年,美国IBM公司在其M360计算器中最先采用了FCOB焊料凸点倒装芯片器件。1969年,美国Delco公司在汽车中使用了焊料凸点器件。二十世纪70年代,NEC、日立等日本公司开始在一些计算器和超级计算器中采用FCOB器件。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世界上成立了诸如Kulicke and Soffa’s Flip Chip Division、Unitive、Fujitsu Tohoku Electronics、IC Interconnect等众多晶圆凸点的制造公司拥有的基础技术是电镀工艺与焊膏工艺,这些公司利用凸点技术和薄膜再分布技术开发了晶片尺寸封装技术。FCD公司和富士通公司的超级CSP(Ultra CSP与Supper CSP)器件是首批进入市场的晶片尺寸封装产品。

  1999年,晶圆凸点的制造公司开始给主要的封装配套厂家发放技术许可证。这样,倒装芯片和晶片尺寸级封装也就逐渐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例如,台湾的ASE公司和Siliconware公司以及韩国的Amkor公司就是按照FCD公司的技术授权来制造超级CSP(Ultra CSP)的。

  所以晶圆级封装的核心技术基本上就掌握在以上几个企业手中,主要应用于消费性IC的封装领域。

  也就是说,CSP在LED领域的技术还不算成熟,但是在IC行业应用已久,所以,在了解专利情况时,需要判断LED行业中的CSP技术是否已经被IC行业的CSP专利覆盖了。据LED产业专利联盟工程师张亚菲透露,目前CSP专利有4000余项(包括LED相关在内),针对CSP专利部分,后续GSC君将联合LED产业专利联盟再作具体的解读。

  在掌握可靠的专利信息之前,我们先从可捕捉到的表面信息来反观国内白光LED产业。最先将倒装技术应用于白光LED的是具有成熟的IC倒装技术的江苏长电,但后因不明原因此技术并没有得以成功推广,而真正开创倒装无金线封装新潮流的是广州晶科电子。晶科也正是由于在倒装芯片领域掌握较为核心的技术,才能于2014年得到Giant Power Ltd、台湾晶元光电、中华南沙(霍英东基金集团成员)等投资人联合广东省粤科财政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投资。所以,纵观国内倒装芯片的发展历程,晶科电子宣称“是国内最早将倒装焊接技术成功应用于LED芯片上的企业,并将多项倒装焊技术在美国及中国申请了核心专利并得到授权”这一说法的确是有据考证的。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CSP里核心环节倒装技术的核心专利,并不能完全等同于CSP技术核心专利。今年光亚展上,晶科电子以“中国芯,晶科梦”为主题展示了最新推出的CSP产品。

  再回头看看以上工艺流程中的五个难点,GSC君认为,降低整个制造成本,首先需要开发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有两种主流技术可以实现CSP封装,一种是覆晶芯片尺寸封装(FCCSP)(如图1所示),一种是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如2图所示),前者效率较低,后者效率较高,但是后者的技术难度高于前者。据GSC君了解,针对第一个难点——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目前有一种新型的均匀扩张的扩晶机(如图3所示)可以有效解决这问题。这一设备适用于WL-CSP,可解决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一般情况下芯片之间只允许存在几十微米的误差,如果误差过大,不但芯片与衬底之间的位置匹配度难以控制,而且还会造成荧光粉分布不均,色温不一。所以对设备精度和切割工艺要求极高,而保证芯片之间的距离的一致性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基础。据了解,在不增加成本和工艺难度的基础上,目前这种均匀扩张的扩晶机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