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照明巨头布局新赛道!从“追光者”到“造风者”的产业革命
2025年以来,中国照明行业深陷“内外交困”: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传统照明需求萎缩,出口市场受全球经济疲软冲击,LED照明产品价格战白热化,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下滑超15%。与此同时,“双碳”目标深化、AIoT技术爆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等趋势,正重塑产业竞争规则。
在存量市场博弈与增量技术变革的双重压力下,头部企业纷纷以“跨界”破局——从智能科技到新能源,从车用照明到无人飞行器,从半导体到低空经济,一场以“技术重构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悄然展开。
这不仅是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生存策略,更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
①木林森新能源:储能赛道的“光储一体”试验
2025年7月30日,朗德万斯(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木林森旗下控股子公司朗德万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制造及电子专用材料销售,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设备与材料领域。
此次成立的新公司是木林森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进一步布局。母公司朗德万斯新能源成立于2025年3月,注册资本3亿元,业务覆盖光伏设备、储能技术及半导体设备制造。此次上海子公司的设立,或与木林森推动“半导体+照明”双主业协同发展相关,通过技术整合拓展高端制造市场。
②欧普智城:从“卖灯具”到“造生态”
2025年7月28日,欧普智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欧普照明全资子公司上海乾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照明器具销售、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维及规划设计管理,聚焦“照明+数字化”场景,探索智慧路灯、智能楼宇等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欧普照明近年持续加码智能化布局:2023年9月在深圳成立同类科技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2025年4月与博大建设集团、甲己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智能照明与智慧场景融合。此次上海新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其在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整合能力,完善“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
③ 海洋王元纬通:低空经济的“光控革命”
2025年7月24日,内蒙古元纬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呼和浩特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电子元器件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领域。股权穿透显示,海洋王作为重要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5%。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王近年持续加码新兴技术领域,此次参股或是其拓展低空经济、智慧安防等场景的重要尝试。
④爱克耀达:线缆业务的“场景化突围”
2025年7月21日,深圳爱克耀达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光明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祝奇,爱克股份持股20%。
经营范围涵盖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与销售、电线电缆经营、智能家居研发等领域,与爱克股份主营的LED智能照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形成协同。母公司爱克股份近年持续拓展产业链,2023年通过收购永创翔亿切入新能源材料领域,并成立多家智慧照明科技公司。此次新公司或聚焦半导体照明核心部件研发,强化其在智能照明上游的布局。
①行业困境倒逼“小步试新”
传统照明行业面临需求萎缩、成本攀升与利润承压的三重挑战,通用照明市场连续多年萎缩,LED芯片产能过剩加剧竞争。
在此背景下,企业以轻资产模式试水新赛道——通过成立子公司(注册资本多在千万级),聚焦与主业技术关联度高的领域,以较低成本验证商业模式。这种“小步快跑”策略既规避大规模投资风险,又能快速捕捉智慧市政、健康光环境等新兴需求,为传统业务注入新动能。
②主动拥抱时代变革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革命重塑行业竞争逻辑。企业从单一“硬件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场景运营商”转型,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数据驱动服务,将产品转化为“硬件+软件+内容”的生态载体。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附加值,更构建与用户深度绑定的长期价值,例如智能照明系统与智慧城市、新能源场景的深度融合。
③立足核心优势差异化布局
企业战略选择高度依赖既有资源禀赋:技术积累深厚的企业深耕高端领域,渠道优势突出的企业聚焦智慧城市与乡村振兴场景,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则通过纵向整合强化成本控制。
这种“以长击短”策略,既规避跨行业认知鸿沟,又将制造经验、客户关系等转化为新赛道壁垒,形成“旧业务稳盘、新业务破局”的良性循环。
④产业链整合强化安全韧性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与成本波动,企业加速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纵向整合上游芯片与下游服务以降低成本,横向协同软件团队开发智能算法、与材料企业共研新型光源。
例如,部分企业通过参股半导体材料公司分散供应风险,或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光储一体化产品,既拓展应用场景,又增强抗周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