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生 | 卓生照明携手上海莱奕亭与上海院,共同点亮240米双子烟囱,打造全球首个超高空光影地标
编者按
曾经,一座电厂点亮一座城。如今,一场光影重启一座岛。
在重庆“艺术半岛”黄桷坪,两座240米高的工业烟囱——这座曾照亮半个重庆城的工业遗迹,正以全新的姿态点亮山城夜空。当夜幕降临,240米的烟囱化身为巨大的立体画布:上部格栅屏以像素艺术重现重庆工业发展年轮,下部投影用裸眼3D技术勾勒巴渝山水长卷,成为重庆“两江四岸”夜景中独具辨识度的符号。
作为九龙坡区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光影艺术演绎项目由上海莱奕亭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建,依托卓生照明有限公司(Traxon e:cue)专项定制的核心照明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工业遗产、艺术创新与光影技术的深度融合,成功打造出全球首个超高空双段式光影艺术地标。项目自2023年底点亮以来,迅速跃升为重庆文旅现象级新名片——于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光影节期间,更创下日均逾1.2万人次的瞩目客流。每帧光影流转,皆在书写这座城市的荣光与梦想。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
项目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重庆发电厂旧址
总承包单位:上海莱奕亭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提供商:卓生照明有限公司(Traxon e:cue)
竣工时间:2025年1月
图片来源:上海莱奕亭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位于九龙半岛东南端,由北部黄桷坪正街、西部九渡口正街、东北部龙吟路围合,原重庆电厂范围内。其中的两座烟囱始建于1984年和1994年,高约240米,是重庆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工业遗迹之一。2014年至2015年,重庆发电厂搬迁,这里的双子烟囱先后“熄火”,这座工厂画上了“休止符”。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启动了重庆电厂城市更新项目,作为市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将该区域打造成一个融合工业怀旧、文化、艺术、科技与时尚的数字文创产业园。其中,两座全球独一无二、高达240米的双子烟囱,以其极具震撼力的灯光演绎,成为整个项目的点睛之笔和重点打造部分。这一光影艺术演绎不仅成为美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更成为推动九龙坡区观光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卓生照明凭借其在照明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与创新能力,为双子烟囱提供多款定制产品,包括LED格栅屏、LED染色灯、激光光束灯以及控制系统,点亮九龙艺术灯塔,向世界展现中国工业遗产焕新的标杆力量。
01设计理念
重庆美术公园的双子烟囱光影演绎是一场融合工业遗产与数字艺术的视觉盛宴。项目采用“科幻+人文+未来+节庆+夜游”五位一体新模式,通过灯光、屏幕、投影与音乐的结合,赋予老烟囱新的生命力,实现“工业锈带”向“艺术秀带”蝶变,助力九龙美术半岛文旅体综合开发和城市更新建设。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照明中心主任张屹在采访中表示,整个灯光设计充分结合了九龙美术半岛山环水绕、岛形优美、岸线悠长,江、山、岛、城共存的环境特质,以“一环一轴多点”为整体架构,重组利用激活并更新功能场景。她指出:“以烟囱双塔为主要艺术载体,营造多层次多场景多维度的夜景灯光,引领全球的夜晚新地标。”
上海莱奕亭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何杰进一步阐释了灯光设计的双重引流策略:“从城市以及江对岸视角来看,灯光设计既具备外表引流功能,能够将人吸引‘流’进来,又蕴含内涵引流功能,能够将人‘留’下来,将流量变成‘留量’,从而提升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散发出活力、生命力、创造力与生产力,助力其成为数字产业时代大IP的领航者。”
张屹强调,这一项目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叙事与空间的深度融合。它通过光影重新诠释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在垂直维度构建出强烈的地标性和艺术感染力,为城市夜晚注入可持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02 创新亮点

针对双子烟囱高达240米的特殊结构,设计团队巧妙地在90米以上空间采用轻质LED透明格栅屏,使其为全球首个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双子烟囱屏幕,这一创新设计成为整个项目的一大亮点。该格栅屏采用了特殊喷涂工艺,灯条尺寸小巧轻薄且紧贴烟囱本体,与烟囱本体颜色保持一致,白天从人视角几乎看不到屏幕,实现了良好的隐身效果。同时,这种设计也为烟囱顶部提供了灵活显示的功能,使其能够呈现多种动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视觉表现力。
在烟囱90米以下区域,运用大流明户外工程投影机实现烟囱的360°环绕裸眼3D投影,其既可以与格栅屏形成了整体联动画面,又可以独立演绎播放,在公园内部街区形成近人尺度的深度投影秀表演,为整个园区街区的数字文创演绎赋能。

在彰显双子烟囱独特魅力的同时,周边配套建筑与景观的灯光设计也别具匠心,与双子烟囱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一个多元联动的光影世界。于烟囱22米、90米、140米、190米、233米分段设置了激光光束灯、LED染色灯等,通过控台实时控制可以与屏幕、投影共同演绎,构筑如梦如幻的城市级炫酷高尺度裸眼3D灯光秀。
配套的工业厂房建筑立面则采用全彩染色、彩色线条轮廓勾勒、数字灯光图案等手法,作为双子烟囱的背景,统一控制形成多位一体的片区灯光秀表演舞台,实现了建筑、灯光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九曲水街及景观广场、台阶步道等部分,通过彩色洗墙灯、灯带、图案灯、互动投影以及艺术照明装置等照明方式,并与整体灯光秀表演一体化控制,实现全方位的智控,使整个园区成为一个有机联动的光影艺术整体,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03 项目技术挑战及应对
面对双子烟囱高达240米且为呈形圆筒结构所带来的极大施工挑战时,莱奕亭团队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一是调整灯具排列方式,以每段烟囱中心圆为节点,使上下行灯具在每一段内保持直线排列,同时优化灯具出线方式,增加滑块及限位装置隐藏灯具出线,确保美观性;二是取消原方案中每隔1.5米加装环形轨道,转而采用304不锈钢U型支架固定灯具,既保证了安装的稳固性,又解决了烟囱表面凹凸不平无法安装的问题,完美实现了设计效果。

“作为全球首个240米高空双子烟囱,双段式光影系统,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格栅屏的选型及安装以及投影机基站点位的选择和光路的优化。”项目负责人何杰说,为了实现双段式光影的“无缝融合”,莱奕亭技术团队通过对节目内容的定制,在垂直空间形成连续视觉叙事,确保上下段内容在运动速度、色彩梯度上无缝衔接。
在高空实现艺术构想面临诸多限制,除了灯具的安装固定和管线敷设问题外,还需应对结构承重和风荷载等多方面的限制。莱奕亭与卓生照明紧密协助,从风荷载因素考虑,选择了透空率达90%以上的轻型格栅屏。“针对烟囱筒壁,每平方米所承载的格栅屏重量以及需在筒壁上钻孔固定的孔位个数请专业的鉴定咨询机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由于现场双子烟囱在光影艺术演绎项目之前,做了加固和涂装,我们在格栅屏生产时根据现场烟囱涂装的色彩进行了灯具型材颜色的定制,确保安装完成后的不影响烟囱白天的视觉效果。高空安装过程中,每个灯具自带防坠落钢丝绳,与支架分开固定,形成双保险。240米格栅屏施工采用满挂吊篮进行施工,施工前进行测量放线,根据烟囱马道对格栅屏进行分区分段安装。安装过程中,借助无人机辅助进行安装质量的检查和把控,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何杰补充道。
灯具安装前后,烟囱整体观感几乎无变化
↓↓↓

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在技术选型与施工安装的各个环节,充分展现了莱奕亭的匠心精神和卓生照明的精准呈现能力。项目最终呈现效果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总承包单位也对卓生照明的产品也给予了充分认可。项目负责人何杰评价道:“卓生照明为重庆双子烟囱定制的LED格栅屏,从安装结构上,采用轻量化结构,48V供电,高刷新频率显示屏级控制芯片。灯具型材颜色根据烟囱涂装颜色高度定制。染色灯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选择了200W、600W 不同的功率及透镜,确保投光效果通透。激光光束灯配合灯光控台,编制了多样的变化效果。格栅屏、激光光束灯、染色灯通过集控控台实现高度整合演绎,一键调取节目,操作便捷高效!”
LED排列方式:RGB1字型排列
输入电压:DC48V
驱动方式:静态恒流驱动
功率:18W
色温:RGB
亮度:6.5cd/pcs
像素间距:31.25mm
灯条排布LED数量:64RGB/PCS
刷新率:≥3840
换帧频率:60HZ
可视角度:水平≥120度,垂直≥60度
工艺创新要点:挤出铝灯体,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具有耐腐蚀抗紫外的特征;65536级/16BIT电流增益模式,能够实现低亮保持高辉的效果;电脑到主控HDMI/DVI/VGA ,接收卡到灯定制视频信号1920协议;底部出线,两灯之间公母头对接需放在隐藏盒内,隐藏滑块长度130mm。
光源:LED
光束角:8°
色温:RGBW3000K
工作温度:-35℃~50℃
工艺创新要点:挤出铝灯体,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处理,耐腐蚀抗紫外,灯具选用OSRAM高规格颗粒,高显指、高亮度,并装配PMMA透镜的光学组件。
光源:LED
功率:380W
光束角:0.8°
色温:RGBW3000
重量:37kg
工艺创新要点:灯体采用压铸铝材质,灯具表面采用环保粉末静电喷涂;整灯采用全结构密封防水工艺及全套不锈钢紧固件,灯具标准配置防坠落钢丝绳。
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正生动诠释着城市更新的深刻内涵。城市更新绝非仅仅是建筑的翻新,而是一场涵盖空间功能重塑、文化记忆传承以及经济活力激发的全方位系统性重生。
据了解,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光影节于重庆美术公园成功举办,双子烟囱灯光秀作为核心载体,迅速崛起为现象级文旅IP。活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量高达1.2万人次,有力带动周边餐饮、酒店及文创消费实现200%的爆发式增长。项目团队打造的烟囱造型雪糕、AR交互明信片等衍生品迅速成为市场爆款,相关话题在抖音、小红书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次,成功助推#重庆未来感#城市话题出圈,为工业遗产注入蓬勃新生机。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照明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同时也是长期关注城市光环境与照明艺术融合实践的设计师,黄彦一直密切关注这个紧邻学校项目的设计与落地。他指出,电厂的改造一直是九龙坡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示范点。两座240米高的工业烟囱,曾是城市能源系统的象征,现借助格栅屏、裸眼3D投影与激光灯等技术手段,转化为极具辨识度的光影地标。“项目在垂直尺度上的叙事性表达可圈可点,尤其是烟囱上段的LED格栅屏,在技术隐蔽性和夜间呈现效果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形成了动态而富有层次的城市夜景。”但他也提醒,如此高大的垂直结构需持续优化光影艺术性与空间互动深度,要使烟囱不只是一个视觉地标,更成为有温度、可参与的记忆载体,这也将是今后运营中值得持续关注和迭代的问题。
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夜间文旅热度,黄桷坪周边也初步建立了“灯光+文化+消费”联动机制。黄彦强调,照明企业不应只追求“爆点”项目,更应参与区域运营逻辑构建,“光影是媒介,关键是要激活场地文化、构建公众关系。”他认为,照明企业需在技术与产品突破之外,提升整体策划与跨专业协同能力,“未来城市更新将是‘内容驱动型’,照明企业既是光的创造者,也应是文化叙述的协作者。
作为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焕新的典范,该项目标志着卓生照明在城市更新领域迈出了坚实的重要一步。在城市更新从“大拆大建”迈向精细化运营的当下,卓生照明凭借其动态光影科技与智慧控制手段,正在重塑城市更新的价值逻辑。以灯光为媒介,卓生照明不仅激活了空间的商业价值,还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推动了低碳可持续发展,成功开辟了“灯光 + 城市更新”的全新赛道,为城市更新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实践范例。
总体而言,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是一次技术、视觉与运营层面的积极尝试。黄彦期待未来在内容更新、社区互动与城市语境融入等方面持续深化,“让光不仅是亮化工具,更是城市生活中可持续的文化动力。”
结语
作为全球建筑照明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卓生照明在重庆美术公园双子烟囱城市光影艺术演绎项目中,重新定义了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准。展望未来,卓生照明将继续凭借其创新的照明方案,助力更多城市实现工业遗迹的价值重生,让每一处“锈带”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