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照明让文物“活”着与观众交流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近来镌刻着“岁月”的博物馆成为市民们参观出游的热门首选。
那么,如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在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和光环境下大放异彩?如何运用光的语言营造达到展品之间的相互呼应?针对上述问题,阿拉丁照明网博物馆细分频道8月特别策划主题【不能忘却的记忆】,特邀多位照明人分享精彩观点!本篇和大家分享来自深圳聚优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谭伟先生关于博物馆照明的独到见解。
深圳聚优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谭伟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光环境也已经成为衡量博物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用深圳聚优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谭伟的话来说,“照明对于博物馆好比意味着馆中金钥匙一样,一副有历史的文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灯光呈现,就没有更多的观赏者去了解。”
谭伟认为,照明是观众与历史沟通的媒介,通过专业灯光照明可以让观者与展品产生共鸣,更好地了解历史,照明可以让文物“活”着与观众交流。
在谭伟看来,营造一个好的博物馆光环境要靠馆方、建筑设计、照明设计、厂家一起来配合完成,最好在前期就能进行紧密的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后期的调试工作。
谭伟告诉记者,“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要看两个方向:一是让业主是否认为展品在展示之外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管理维护是否方便;二是人们是否乐于参观,氛围是否舒适,让人易于接受知识教育。”
谈及自然光与人工光的融合运用,谭伟认为暂时不会是博物馆展成照明设计一个主流趋向。“虽然人们喜欢自然光,它的变化与人的生物钟相适应。自然光在博物馆除陈列区、库房区以外的空间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空间引入自然光,作为人们从陈列区到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有益于视觉适应。但是自然光还是能难得到有效的控制,除非有很好控制自然光的办法。”谭伟如是坦言。
我们知道,目前国内展馆照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营造舒适的照明环境,减少各类光污染和光浪费,实现精准配光和精准展现。只有实现精准配光才能打造更好的展现环境。因此,谭伟强调提出,“做博物馆照明设计的时候要做到三个‘带着’:一带着思想做设计,二带着主题做策划,三带着方法诠释意义。”
“专业博物馆照明灯具必须具备‘灯具可以配合控制系统、灯具需要配单灯调光功能、灯具必须具备可变焦功能’几个特点,聚优德作为一家专业的灯具解决方案公司也一直坚守这个原则在努力。此外,我认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化、人性化及数字化。”谭伟最后补充说道。
本期策划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