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极传输母体的高效有机磷光发光器件
上传人:LEDth/整理 上传时间: 2014-12-05 浏览次数: 30 |
作者 | 高强/尹勇明/于晶,/纪永成/闻雪梅/刘士浩/谢文法 |
---|---|
单位 |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
分类号 | TN383.1 |
发表刊物 | 发光学报 |
发布时间 | 2014年6月 |
1引言
1998 年,吉林大学马於光等用锇的配合物掺杂到聚乙烯基咔唑中,首次制得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 ,但未引起普遍重视。随后,Forrest 小组将八乙基卟啉铂掺杂到小分子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中制得了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4%。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能将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都用于发光,因而其理论内量子效率能达到100% 。因此,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研究开始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有机电致磷光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高效率的磷光器件被报道。
2实验
ITO 导电玻璃(20 Ω/ 阴)经过Decon90 清洁液、去离子水反复超声清洗、干燥、紫外臭氧处理等步骤处理之后,置于多源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的腔室内,腔室真空度保持在0.004 Pa 左右。将各有机功能层依次沉积于ITO 玻璃上,蒸镀速率控制在0. 1 nm/ s 左右;之后蒸镀LiF 层,蒸镀速率约为0. 01 nm/ s;最后更换掩模版,蒸镀Mg:Ag 阴极,蒸镀过程中采用石英晶体膜厚监测仪对有机功能层和LiF 的厚度进行在线监测。器件发光面积为10 mm2,器件电压由Keithley 2400电源提供,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Keithley 2400、柯尼卡美能达LS鄄110 亮度计和海洋光学MayaPro2000 光纤光谱扫描仪构成的测试系统对器件的亮度鄄电流、电压、电致发光光谱、色度进行测量。所有测试均在室温条件下大气环境中进行。
用户名: 密码: